刮痧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甲流又二阳,发热门诊又排队,三招教你自己 [复制链接]

1#

“今年春天也太难了吧,流感刚好,娃这回又二阳了,难受程度甚至比之前都厉害,游戏都玩得不香了……”

“是啊,是啊,我娃发烧3天,一直是每隔12小时左右会烧起来,最高温度39.3度,给娃吃了美林,就去诊所排队,但整整六个小时还没看到病,太焦灼了……”

今年真是太难了!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月新冠,2月诺如,3月甲流,最近二阳又开始了。

门诊的老师告诉我,最近门诊接待的发烧孩子特别多,孩子学校里的同学们中招的也不在少数。有些是在家自己测了抗原,呈新冠阳性的,也有些没有检测,不确定是不是新冠或甲流导致的发烧。

中医看新冠和甲流

新冠和流感都可以被归于瘟疫一类。明朝医家吴又可的《温疫论》中写道:“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1]古人不清楚新冠和流感,但他们知道瘟疫是因为一种风寒暑湿以外的东西,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异气”。那么流感和新冠也是如此。

新冠,基本上在中医界已经有了共识,是湿*疫。这一波甲流也是以湿邪为主,平时身体湿气大的情况下更容易中招。

身体外受风寒,内在又有湿气夹热,这样便困住了人体的正常能量运转。所以,不管是因为什么导致的发热,我们的解决思路就是祛风化湿解热。

我们可以用到中医的外治法和食疗法,帮助身体尽快恢复。

2个简单的外治

降温比较快

第一个方法:烫蛋疗法暖经络,祛风排出病气邪气

烫蛋疗法也叫滚蛋疗法,它的正名为“履蛋收阴术”,自古就有。现在在一些农村,还有苗族、彝族、壮族地区还有很普遍的应用。

元朝《御药院方》中记载着:蛋能疏通经络、活血行气,能促进肌肤内的*素排泄。[2]《本草纲目》里记载鸡蛋“卵白,其气清,其性微寒。”[3]《外治寿世方》也有记载:伤寒。用煮鸡蛋去壳。乘热滚擦。亦能变阴为阳。[4]

往简单了说,滚鸡蛋可以理解为一种热敷的经络疗法。通过热敷,暖经络,排出经络里的杂质从而祛病。

而中医同气相求的理论更能解释:鸡蛋属木性,风也属木性,同类相聚,将风引到蛋里,因此鸡蛋去风,取之同气相求之理。

风为百病之长,多夹湿、夹寒、夹热、夹燥侵袭人体,变化多端,易与其他邪气共同致病。所以滚蛋可以兼祛寒、热、湿邪,对应这次风夹湿夹热为主的甲流和新冠很适合。作用温和,病症全程皆可使用。

烫蛋疗法的具体做法

烫蛋疗法操作非常简单,用煮熟的鸡蛋,剥壳后,趁热在皮肤上滚动。通常用单纯的鸡蛋就可以,注意蛋白不要滚破,如果蛋滚着变凉了,那就要再次加热,重复滚动。

我用得最顺手的是银蛋履法,会加入银器一起滚动,具体操作如下:

1.煮2个白煮蛋:将带壳鸡蛋放进锅里煮,水开3分钟后将火调到最小,再煮15—20分钟,关火,闷一两分钟,注意鸡蛋要保持完整,不能煮爆裂。我是放在架子上蒸熟,一般蒸15分钟,这样肯定不会爆裂。

2.煮熟后,趁热拿出鸡蛋,把蛋壳、蛋*去掉,只留蛋白。3.赶紧把热乎乎的蛋白和银器放纱布或者棉布里,包起来。家里孩子的银手镯,银项链都可以拿来用。我常用的是自己的大银镯子,也好使。4.趁热在身体上来回滚动,整个过程蛋白都是有点烫手的,等到滚动到温度降低,不热了就要更换。5.取出银器,用草木灰洗干净(我用的是艾灰),纱布和蛋白继续放进锅里蒸热,蒸热后和洗干净的银器继续重复在身体上滚动。6.重复至银器不变色为止。

第二个方法:刮痧降温很快

相对烫蛋疗法,刮痧更考验手法,也考验配合度,所以更适合给成年人用。大人用刮痧降温,其实是很快的。

按照一般感冒的选穴方法,可以做的手法有:项三带、肩胛环。

最后在重点穴位拔罐加强效果:风池、风府、大椎、肺腧、肩井。

出现发烧的时候还可以加肘窝刮。

刮痧的时候,要用一点刮痧油作为介质,就不会伤到皮肤。刮的过程中不需要太大力,但是要刮透,尽量是每个部位刮到微微发红、发热。

太小的孩子们皮肤娇嫩,实在想刮痧,建议揪痧或者吮痧。

一个家常食疗方

辅助降温

食疗方-扁鹊三豆饮

顾名思义,这道汤出自神医扁鹊,《本草纲目》记载扁鹊三豆饮由绿豆、赤小豆、黑豆、甘草节组成。“治疮*初起,又治天行痘疹,预服此饮,疏解热*,纵出亦少”。[5]

后来,在清代的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他把红赤小豆去掉,改成了*豆,用来调理温病发热。[6]

彭老爷子认为赤小豆虽能利尿消肿,但损伤津液,不利于好转。《本草纲目》记载:“赤小豆,能逐津液,利小便,消水通气而健脾胃。“[7]赤小豆利水力度较大,确实是不太适合小朋友的,但是我们这里建议用更温和的红豆代替,能中和绿豆的微寒之性。

三豆饮原方中还有一味甘草,甘草更偏向成人,小朋友不建议食用,如果煮给小朋友喝,我们也不建议添加。

红豆:《四川常用中草药》:性平,味苦,有小*。[8]提起祛湿,大家一定能想到红豆薏米水,《本草纲目》中便有说到红豆”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治呕“[9],红豆便是通过利小便来导湿,把你身体里多余的水排出去。平性的红豆,能让三豆饮的性味更多平和,更适合孩子喝,红豆不错的养心理气作用,夏季给孩子服用三豆饮也是十分合适的。

黑豆:《本草纲目》载“药黑豆有补肾养血、清热解*、活血化瘀、乌发明目、延年益寿功效。”[10]《本草汇言》言其:“润肾燥,止盗汗”[8],中医认为,五色入五脏,黑色属水,水走肾,且黑豆形状类肾,故认为黑豆入肾经。正如《本草纲目》云:“豆有五色,各治五脏,惟黑豆属水性寒,可以入肾,黑豆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11]黑豆滋养肾水,同时可以收敛胆经浮越的相火。

绿豆:甘、寒、无*。《开宝本草》:“主丹*烦热,风疹,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12]绿豆清热,可以清肝之热。绿豆清热之功在皮,解*之功在肉,比较常见的就是用绿豆熬制的绿豆汤,是很多家庭常备夏季清暑饮料,清暑开胃,老少皆宜。

做法:黑豆,绿豆,红豆各15-20粒,多加水,大火熬开,小火慢熬不少于2小时,煮至豆开花,最后熬成豆沙状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子必须当日煮当日喝,不能隔夜,隔夜以后效果会差很多。

三豆饮清热生津止渴,天气炎热,汗多,口渴都适合饮用。睡觉不踏实时可加乌梅一粒。手心热,夜寐不安,或烦燥,可加带心莲子两粒。便便干结不易排出,加适量百合。

三豆饮不必像喝中药那样一天三次,可多次喝,以孩子可以承受量次为准。三伏期间的时候可以多喝,其实这也就是豆沙饮料,可以当做饮料喝,最晚可以喝到处暑。

如果家里有电炖锅,可以前一天睡觉前,提前放好三种豆子,用预约功能,到了第二天早晨,就可以喝了。

现在还有豆浆机,可以把豆子提前泡上几个小时,然后放到豆浆机里,用它的熬五谷粥的功能,一般半个小时,就可以了。

但是不管哪种方法都需要等挺久的,往往孩子出了问题,家长都急得快火烧眉毛了。所以,羊爸爸专门在这个夏天上新了三豆饮,即冲即饮,方便快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