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吴净净
十月份口碑和热度最高的电视剧,毫无疑问就是众星云集的《功勋》。这部剧刚刚在东方卫视迎来大结局,播出的过程不仅收视成绩名列前茅,剧集相关话题讨论度也极高,共斩获全网热搜话题余个,可谓实力霸榜,豆瓣评分更是飙升至9.1分,足见功勋事迹令全民动容。这是一部典型的主旋律作品,取材于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故事。
那么,这样一部“英模剧”如何拍得好看又感人?八位风格各异的导演又是如何拍出风格统一带给观众同样情感冲击的主旋律作品?猛犸记者也采访了这部剧的总导演郑晓龙——这是他继《北京人在纽约》、《刮痧》《金婚》、《甄嬛传》、《红高粱》等作品之后,又一部高分作品。说到这次的创作,他坦言,“我们不搞那种伪激情,通过喊口号感动人”,就是要拍出“平凡人的不平凡”以及“不平凡当中的平凡”。
结缘
这一看,就扎了进去
电视剧《功勋》是由国家广电总局出题、组织推进的重大现实题材作品,也是总局“理想照耀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展播活动剧目。著名导演郑晓龙担任总导演,毛卫宁、沈严、林楠、杨文军、康洪雷、阎建钢、杨阳、郑晓龙担任单元导演,共同执导。王雷、雷佳音、郭涛、黄晓明、蒋欣、佟大为、周迅、黄志忠领衔主演……可以看出,这部剧从台前到幕后都是业内的“大拿”。取材于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故事,《能文能武李延年》、《无名英雄于敏》、《默默无闻张富清》、《黄旭华的深潜》、《申纪兰的提案》、《孙家栋的天路》、《屠呦呦的礼物》、《袁隆平的梦》共八个故事,用单元剧的形式将首批八位功勋人物的人生华彩篇章与共和国命运串联起来,诠释了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人生品格和献身祖国人民的崇高境界。每个人物六集,所以这部剧也摒除了“人物传记”的惯用叙事手法,集中阐述八位功勋人物取得成就时的高光时刻。
记者:《功勋》这部剧筹备了多久?当时是什么机缘接下拍摄任务?
郑晓龙:第一批“共和国勋章”颁发之后不到一个月,电视剧《功勋》的筹备工作实际上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广电总局的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能接下这个任务,但当时我心里是有些打鼓的,就没当场答应。以我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工作时的经验来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创作是两种感觉,就前者来说,我们在早年间拍过大量的英模剧,也获了不少奖,但传播半径有限。反而是很多自下而上的作品,比如《便衣警察》、《凯旋在子夜》、《渴望》再到后来的《甄嬛传》等一系列作品,在观众心中的认可度比较高,经得住时间考验。我了解到,总局领导找我做导演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我拍的片子老百姓比较爱看,收视率高。于是,我就想着,那这回我就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者结合一下。我把一摞功勋人物的材料抱回了家,只有做足了功课,我才知道能不能拍,怎么拍才好看。
这一看,我就扎进去了。
记者:被他们的故事感动了……
郑晓龙:这些人的事迹是如此吸引人,他们不仅有伟大的事迹,还有着鲜为人知的感人细节。比如申纪兰,都知道她连任13届全国人大代表,但我看了资料才知道,原来男女“同工同酬”是她提出来的,为新中国的妇女解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越看越入迷,我真真切切被这些人的故事感动了。大概过了二十天左右,总局领导又跟我聊起《功勋》的创作,我就开始给他们讲这部剧应该怎么拍:这些人为什么能成为功勋,最闪光的地方在哪里。我们要将他们的人生际遇和人生境界表达出来。越聊越兴奋,越聊越深入。他们一听,你功课做得这么细致,那肯定得你来当总导演啊。就这么着,这事儿就算定下来了。
记者:这次导演有八位,人员是如何定的?主演选拔标准是什么?
郑晓龙:在分组导演的选择上,总局定了一部分,我推荐了一部分,整体而言覆盖了多个年龄层,同时有男有女,再由导演们出马,各自寻找与自身相匹配的编剧。演员的挑选格外慎重。总局当时给了四条标准:德艺双馨、形神兼备、演技高超、功勋本人同意。事实上,八位功勋在演员的问题上并没有做过多的纠结,反倒是编剧的采访不是一帆风顺。
记者:采访过程有哪些困难?
郑晓龙:功勋们的年纪都挺大了,几乎都在90岁以上,他们的精力不足以应对长时间的采访,而且通常很少谈到自己的事迹,总是强调别人的功劳。几乎每个组都遇到了这个现象,功勋们都希望主创不要光写他们,而要把集体写进去。导演和编剧为了获得一手资料,下了好一番功夫。各组人马齐齐出动,采风,完善资料。导演杨阳和编剧申捷那会儿在武汉某研究所采风,采访完了之后他们就离开了。没过几天,疫情在武汉爆发了。
由于疫情爆发的时候我们正处于剧本阶段,所以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当时,我们的剧本讨论会都是在线上召开的。总局领导和专家再加上编剧导演,每个单元的剧本我们都要一个一个过,反复看,反复修改,有的甚至直接就推倒重来了……
记者:这部也算是“英模剧”,最后的创作思路是怎么定下来的?
郑晓龙:就是现实主义创作,生活的真实、逻辑的合理,包括常识的认真对待。说到功勋大家就说英雄人物,于是就要有英雄表达或者什么。但我们开会就提出来要拍他们平凡的一面,以及“平凡人的不平凡”。因为他们在那个时候,在没有成功,没有研究出来的时候都是平凡人。他们后来做出了成绩,现在是功勋,就是“平凡人的不平凡”中包含他们“不平凡当中的平凡”,要把这些当主题,我说我们不搞那种伪激情,通过喊口号感动人,这个是现代人特别不爱听的,要通过故事、情节、人物的塑造去感动人,电视剧是文艺作品,起的是春风化雨的作用,所以说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让老百姓爱看,让老百姓能看得进去,有情感投入。有情感投入之后,观众才会更深入了解“功勋”、喜欢“功勋”,这个我觉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挑战
创作过程中,一头一尾是最难的
对于创作者来说,“拼盘式”的单元剧,相较于普通的电视剧在宣传时的难度更大,因为观众对每个人物的熟悉程度不同,导演风格不同,主演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