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走一走,按一按,与脾胃不和说再见 [复制链接]

1#

如果你有机会在早晨逛一逛公园,你会发现晨练的老人们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是大都面色红润。

反观街上行色匆匆的青年人或中年人,却往往面色惨白或蜡黄。

这种现象,往往跟他们脾的健康有很大关系。

图源:CCTV10节目内容截图

如果脾气不足,人的消化功能就会下降,同时出现代谢异常等问题。

部分人会变得肥胖,还可能伴随胃胀、大便不畅、经常乏力、嗜睡、面色差等症状。

那么,脾要如何锻炼呢?

中医院医师王兵介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抻一抻脾经了!

拉伸脾经动作一:企鹅步

企鹅步顾名思义就是要像企鹅一样。走路时,脚跟提起,脚尖向下,双手向下按,手指回勾。

第一步: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提起脚跟,用脚尖用力点地。

第二步:两掌与地面平行,掌根用力,两手向下按。

第三步:两脚来回前后地走动。

这种方法运动幅度较小,所以饭前饭后都可以,每天五到十分钟即可哦!

拉伸脾经动作二:蛤蟆功

这里说的蛤蟆功可不是真的让我们像欧阳锋一样,而是通过下蹲,侧压腿的方式来拉伸脾经!

首先,我们将两脚分开,先向右,脚尖回勾,腿伸直。

其次,保持一段时间后,再改变方向,拉伸左腿。

如果觉得用力不够,上身可以挺直一些。

由于它的姿势比较低,所以要在空腹时练习。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脾胃不和”这个词,所以我们锻炼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我们的胃!

3个穴位按一按,轻松护肠胃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脾胃出现不适时会选择按摩穴位来缓解,广为人知的穴位包括神阙穴、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等……

其实,除了这些常见穴位,我们身上还有3个健脾益胃的“特效穴”常被我们忽略,快看看吧!

腹哀穴

腹哀穴位于腹部中线旁开四指,肋骨下缘的地方,触摸肋骨下缘会摸到明显的颗粒感,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

把手掌放在肋骨下缘,手掌凸起来,用掌指关节骨头位置,放到肋骨的边上,沿着肋骨的边缘擦。

加速胃肠蠕动,缓解胃肠不适。

不要隔着太厚的衣服,最好直接放在皮肤表面,速度不限制。

鸠尾穴

在临床中,很多人会感到心口窝下胀满不适,感觉心口窝下憋了一口气,胀满不舒,中医称之为痞满,心下痞或心下痞坚。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选择既能治胃又能治心的穴位——鸠尾穴。

鸠尾穴位于胸腱联合的下方,是横膈肌韧带的附着点。按一按,可以松懈腹直肌,养心又暖胃。

用刮痧板圆润部分从上往下刮拭,松解腹直肌,改善胃肠功能。一般刮5~10分钟,有酸胀感为宜。

对同时有心慌、气短、胸闷及胃脘部的一些症状的人特别适用。

章门穴

章门穴是脾的募穴,屈肘,双手夹住两胁,肘尖平行过去,和肋骨交界的部位,十一游离肋端就是章门穴。

游肋:在吸气的时候可以摸到肋骨,而且往下摁会动,这就是十一游离肋。

章门穴是腹壁附着的外侧附着点,越是脾胃功能异常的人,这个位置越酸痛。

双手放在髂骨和肋骨之间,有节奏的捏腰,稍微用一些力,左右两边交替进行,力度以出现酸痛或刺痛的感觉为宜,经常按一按,没有时间限制。

资料:养生中国

编辑:王雨思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重磅!环球港+4!

这些普陀人的“隐藏身份”竟是……

普陀这里究竟为何那么吸引人?

旧自行车还能换大米?怎么回事

这18款APP,下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