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是“甲流”高发季
你身边有孩子大人中招了吗?
社交平台上
不少人晒出带娃就医经历
医院、三甲儿科出现就诊高峰
同时
医院迎流感疫苗接种高峰
在上海,记医院了解到,这两周,流感疫苗接种需求大幅增加。
早上8点,医院就已经迎来一波接种流感疫苗的小高峰,仅预约打疫苗的人数就有五、六十人。
张文宏:甲流来了
重点人群还要戴口罩
3月4日,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医院传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中心网络视频采访间,接受了媒体采访。
最近,人们对新冠病毒的注意力相对减少,但又开始担心甲流。有记者提问:近期对甲流的流行怎么看?
张文宏委员回答:“对于甲流,我个人建议,免疫力比较低下的人如果到公共场所可以戴口罩。”他说,现在,有的小朋友感染了诺如病毒。实际上,在学校里这种病毒经常过段时间就会来,虽然难免,但通过对症治疗都能治好,大家不用恐慌。
国家流感中心:当前阳性率在继续上升
“对于想要春游的人来说,近期建议还是暂缓出行,避一避流感感染的高峰。日常出门,也还要做好基本的防护,戴好口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胡洋3月5日告诉记者。
当前,流感正处于高峰期,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最新流感监测周报,第8周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上升,以甲流A(H1N1)pdm09为主、A(H3N2)亚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2月20日-2月26日)共报告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目前对于流感的感染趋势、高峰什么时候过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胡洋表示,这很难进行预测和判断。胡洋进一步解释,之所以难以预测,是因为流感整体的流行规律已经被打乱。过去三年里,因为疫情我们一直戴着口罩,就会使人们身体里面对于流感病毒的抗体有所下降。不同的人下降的程度不一样,所以不能按照既往的流感流行的规律来判断现在起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
此外,胡洋表示,现在人们戴口罩的习惯也有了变化,有些人坚持戴,有的人已经不戴,这给预测流感病毒的传播程度带来一定的困难。“不过对于流感,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参考新冠的流行趋势。按照之前规律,感染高峰可能会在持续一个多月左右后结束。”
问题来了
现在打疫苗还来得及吗?
除了老人
一些小朋友、年轻人
也成了流感疫苗接种的主要群体
两周来,上海医院流感疫苗接种量已超过五百剂次。据介绍,目前,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和四价灭活流感疫苗、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专家提醒,接种过新冠疫苗,不影响接种流感疫苗。
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冰称,新冠是冠状病毒、流感是流感病毒,是两种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接种过新冠疫苗,满两周以后,就可以接种流感疫苗。另外阳康了以后,就可以来接种流感疫苗。
医生提醒,接种完疫苗后,抗体一般在两周后产生,为此,做好个人防护,依然十分重要。
上海制定春季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流感防治的特色和优势,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下,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上海)牵头制定了《年上海春季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提出了中医药对流感的认识,并对成人和儿童制定了辨证论治的中药方药,推出了流感防治的若干中成药和非药物疗法。
儿童治疗方案
(一)饮片辨证治疗
1.风热犯表证
证见:
发热恶寒,头身疼痛不适,鼻塞清涕,咽痛或咽痒咳嗽,舌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淡红。
治则:
疏风清热,辛凉解表。
推荐处方:银翘散合小柴胡汤
金银花9克,连翘9克,桔梗9克,牛蒡子9克,射干9克,羌活6克,柴胡9克,黄芩9克,生石膏(先煎)15克,金荞麦9克,桑叶9克,薄荷(后下)6克,炒谷芽9克,生甘草6克。
服法:
每剂煎煮成毫升,≤3岁儿童服30毫升,3+~6岁服50毫升,6+~14岁服用毫升;其中高热、病情急者,剂量可酌情加大。分2~3次温服,其中婴儿或服药困难的儿童,可分多次温服,每次5~10毫升不等。
2.热毒袭肺证
证见:
发热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则:
清热泻肺,宣肃肺气。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
炙麻黄6克,苦杏仁(后下)9克,生石膏(先煎)15克,金银花9克,连翘9克,桔梗9克,柴胡9克,黄芩9克,金荞麦9克,板蓝根9克,炒谷芽9克,炙甘草6克。
服法:
每剂煎煮成毫升,≤3岁儿童服30毫升,3+~6岁服50毫升,6+~14岁服用毫升;其中高热、病情急者,剂量可酌情加大。分2~3次温服,其中婴儿或服药困难的儿童,可分多次温服,每次5~10毫升不等。
3.湿遏卫气证
证见:
发热、恶心呕吐、便溏不爽、纳呆、腹痛、舌红、苔厚腻、脉濡数。
治则:
芳香化湿,解表清热。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
藿香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生苡仁9克、白蔻仁9克、淡豆豉9克、泽泻9克、生白芍9克、炙甘草6克。
服法:
每剂煎煮成毫升,≤3岁儿童服30毫升,3+~6岁服50毫升,6+~14岁服用毫升;其中高热、病情急者,剂量可酌情加大。分2~3次温服,其中婴儿或服药困难的儿童,可分多次温服,每次5~10毫升不等。
(二)中成药
注:根据症状选择药品,服法用量详见使用说明书,症状消失及时停止用药。
(三)外治疗法
1.推拿疗法
症见咳嗽者:清肺经、揉膻中、揉肺俞。
症见发热者: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清肺经。
症见鼻塞、流涕等头面部不适症状者:头面四大法。
症见肌肉酸痛、恶风等周身症状者:解表疏风法。
2.耳穴疗法
用于咳嗽症状者。取气管、肺、咽喉、三焦、对屏尖,5个穴位进行压丸。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日贴1次,每2次后休息1日,双耳交替压贴。
3.穴位敷贴
用于咳嗽症状者。
药物:寒性咳嗽用药(炒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热性咳嗽用药(白芥子、延胡索、甘遂、黄芩、桑白皮)按适当比例共研为细末,生姜汁调制成直径为2~3厘米、厚度为0.5厘米的药饼。
操作:将药饼放在贴膜内,贴于双侧定喘、肺俞、膏肓穴,固定。每次敷贴时间为1-2小时,2-3天重复1次。
4.香佩疗法
将中药防感散(苍术、肉桂、防风、山柰、艾叶、佩兰、广藿香等比例组成)制成香袋药包装入布袋,白天佩戴胸前(近膻中穴),夜间置于枕边。香袋药包每周更换1次。过敏体质儿童慎用。
成人诊疗方案
1.风热犯卫
临床表现:
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则治法:
疏风清热。
基础方:
银花15克、连翘15克、桑叶10克、杭菊花10克、桔梗10克、牛蒡子15克、竹叶6克、芦根30克、薄荷(后下)3克、生甘草3克。
煎服法:
水煎服,每剂水煎毫升,每次口服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毫升。
加减:
苔厚腻加广藿香、佩兰;咳嗽重加杏仁、枇杷叶;腹泻加川黄连、广木香;咽痛重加板蓝根、锦灯笼。
中成药:
荆银颗粒、银翘片、疏风解毒胶囊、正柴胡饮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等。
2.热毒袭肺
临床表现:
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则治法:
清肺解毒。
基础方:
炙麻黄3克、杏仁10克、生石膏(先煎)30克、知母10克、浙贝母10克、桔梗15克、黄芩15克、柴胡15克、生甘草10克。
煎服法:
水煎服,每剂水煎毫升,每次口服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毫升。
加减:
便秘加生大黄;持续高热加青蒿、丹皮。
中成药:
痰热清胶囊、六神丸、清肺排毒颗粒等。
3.表寒里热
临床表现:
恶寒,高热,头痛,身体酸痛,咽痛咽红,鼻塞流涕,口渴,舌质红,苔薄,脉数。
治则治法:
解表清里。
基础方:
炙麻黄、6克、桂枝10克、苦杏仁9克、生石膏(先煎)30克、黄芩15克、知母10克、赤芍15克、炙甘草6克。
煎服法:
水煎服,每剂水煎毫升,每次口服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毫升。
加减:
便秘加生大黄;持续高热加青蒿、丹皮。
中成药:
金花清感颗粒。
4.热毒壅肺
临床表现:
高热,咳嗽咯痰、痰黄,喘促气短;或心悸,躁扰不安,口唇紫暗。舌质红,苔黄腻或灰腻,脉滑数。
治则治法:
清热泻肺,解毒散瘀。
基础方:
炙麻黄5克、生石膏(先煎)30克、杏仁10克、知母10克、鱼腥草15克、葶苈子10克、金荞麦10克、黄芩10克、浙贝母10克、生大黄10克、丹皮10克、青蒿15克。
煎服法:
水煎服,每剂水煎毫升,每次口服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毫升。
加减:
持续高热,神昏谵语加安宫牛黄丸;抽搐加羚羊角、僵蚕、广地龙等;腹胀便结加枳实、元明粉。
中成药:
喜炎平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
5.气营两燔
临床表现:
高热,口渴,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咳嗽或咯血,胸闷憋气气短。舌质红绛,苔黄,脉细数。
治则治法:
清气凉营。
基础方:
水牛角3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银花15克、丹皮12克、连翘15克、麦冬10克、竹叶6克、瓜蒌30克、生石膏(先煎)30克、生栀子12克。
煎服法:
水煎服,每剂水煎毫升,每次口服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毫升。
加减:
便秘加生大黄;高热肢体抽搐加羚羊角粉。
中成药:
安宫牛黄丸、至宝丹、血必净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
注:以上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有并发症、慢性基础病史的患者,随证施治。若见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在应用西医治疗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随证施治。
预防方
(一)儿童流感预防方
组成:
金银花6克、连翘6克、大青叶6克、紫苏叶6克、炒山楂3克、陈皮6克、芦根10克。
服法:
每剂煎煮成毫升,≤3岁儿童服30毫升,3+~6岁服50毫升,6+~14岁服用毫升。
(二)成人流感预防方
1.苏香饮(人参3克、芦根9克、银花5克、苏叶3克、藿香3克),代茶饮用。
2.气虚容易感冒者,玉屏风颗粒。
调护
1.流感首重预防。提前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的发生。
2.流感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3.平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保持“三件套”、“五还要”。
4.中医的香薰、导引锻炼、按摩刮痧等,也有助于改善体质,减少流感的发生。
5.感染后建议多休息,多饮水,补充营养元素维生素,保持口鼻清洁,全身症状明显时予抗感染治疗。
6.老人、孕妇、婴幼儿、肥胖者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患流感后请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中医药辨证治疗。
本文综合自:人民日报、健康上海、新民晚报、新闻坊、中国新闻网、侬好上海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