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到隔壁办公室有点事,一位同事说身体不太舒服,有些儿咳嗽。她又谈到她刚刮了痧。我马上就知道了:“你肯定是刚刮完痧又冲了凉。”她点了点头:“就是。”我说:“这就是你感冒咳嗽的原因了。”
对刮痧我是一点儿也不陌生的。小时候,在家,常听父亲母亲说什么肩紧、背紧。说这是有“痧”了。于是,父亲母亲就会给对方刮痧。刮痧时,把一个瓷碗儿倒过来,倒一些茶油在上面儿,拿一把瓷调羹儿,撩起衣服,露出整个的肩背来,用瓷调羹儿沾点茶油,就在肩背上刮了起来。父亲身体一直不太好,常是刮痧的对象。看母亲刮的时候,她从父亲的肩膀开始,从肩膀中间向两边刮;刮完肩膀,又往下刮那条脊椎骨,再沿着脊椎骨儿向两边儿稍斜着下儿刮。瓷调羹儿过处,就是一条紫红色的斑点。母亲也是边刮边说:“痧气好重!”看着那些一条一条的斑点,我的牙齿儿就发憷,心里想:“不疼吗?”刮完,父亲的整个肩背上找不到几处正常的地方了。他披上衣服,说一句:“松缓多了。”然后,打个呵欠,干活去了。
妻对刮痧似乎也比较偏爱,身上感觉到不在舒服的时候,也常让我帮她刮痧。不过,我们用的刮痧工具不是那瓷调羹儿,而是牛角梳。帮妻刮痧时,我不忍心用力,她就常说我力度不够,不停地催我:“用力点,再用力点。”。见妻肩背上那一条一条的痧儿,我真的是很心疼。我也是被妻刮过痧的,不过次数不多。真心话,每次刮完,我才真正感觉到父亲说的那句:“松缓多了。”那似乎是一种享受。只不过,刮完后,肩背上总是油油的,有些怪怪的。
“痧”究竟是什么东西,原来我并不了解,只是说身体不轻松了就是有“痧”了。后来,查了有关资料。才逐渐明白“痧”是怎么一回事:
“痧”就是体内气血瘀积、阻塞,一旦“不通”,病症便随之而来。借由刮痧可以排毒、去除淤积。“痧毒”由无法消化的食物或无法排除的代谢废物累积而成,人体痧毒瘀积到一定程度,除了血液循环可能受阻外,还有许多液体的循环也可能受阻,如淋巴液、细胞外液、组织间液等。用西方医学的观点解释,一旦液体流动受阻,就容易产生慢性筋膜炎,会感觉局部肌肉僵硬。而刮痧就如同按摩,可以促进体内液体的循环,避免阻塞。
据称,刮痧也是有种类的,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刮痧疗法,另一种是间接刮痧疗法。所谓直接刮痧疗法,就是医者用工具,直接刮摩人体某个部位的皮肤上,使皮肤发红、充血,而呈现出紫红色或暗黑色的斑点来。这种方法多关用于体质比较强壮而病症又属于实盛之候。间接刮痧法就是医者在施术时,用一块毛巾或棉布之类隔于人体所需要刮摩的部位,覆盖在其部位的皮肤上,然后再用工具在毛巾或棉布上进行刮摩,使皮肤发红、充血,呈现出斑点来。想起我见过的刮痧,都是采用的是直接刮痧疗法。
刮痧有个禁忌就是:24小时内不要冲凉。
(图片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