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中医师承也可以成就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治疗好 http://pf.39.net/bdfyy/bdfrczy/

高考的意义是什么

每年进入了春季之后,对于中考生和高考生似乎并不友好,大家都沉浸在紧张的学习之中,抽空还有仔细选择未来想要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加上家长们的督促、老师的督促,让自己觉得更加紧张,认为高考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高考这些年的报考人数越来越多,录取率却没有什么提升,在年高考中将近有万考生无缘本科,多万考生连专科都没有上,意味着近一半的考生在考生之中选择了其他路线。那么高考失败,究竟意味着什么?

高考失败其实你还有很多路可以选择,也许无法进入名校,但并不表示你就“前途无望”,的确,高考失败会给考生和家人都留下心理阴影,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的也会丧失信心,还有可能受到家长的责怪,导致自己的自卑心态更加严重。

高考失败意味着你能要走更多弯路,中间要经历更多环节,在这场残酷的分流考试中,谁也不想要失败。但你要明白高考的意义比起成绩,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拼尽全力去参加。在这样的环境中仍旧保持清醒,这样的人将来进入社会闯荡,自然也会获得不同凡响的收获。

高考失利后的另一条出路

中医师承,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中医发展。只要你热爱、想学中医,即使你高考失利没有考上本科院校,也可以参加中医学习的新途径——中医师承。(国家为发展传承中医文化,特意为非医学专业的人员设立。)

“师承”顾名思义:学习并继承知识、文化、技艺等,引申为传承,只有传承才能师承。也是中医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承方式。《黄帝内经》中岐伯、黄帝师生问答:以师带徒为主要形式,学者通过老师的点拨并将师傅的经验原汁原味地继承下去。这种现象已在中国各大地区普遍出现了,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

如今,中医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是没有中医专业背景、学历达不到、专业不相符、想系统学中医的人考取医师的途径。根据卫生部52号令和卫计委15号令,中医师承可以选择跟师3年或者5年。

选择52号令报考中医师承的,通过中医师承出师考试后,才算是中医入门及获得报考执业助理医师的条件。即:连续跟师3年后取得师承出师证《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实习1年,凭此证可以考《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

选择15号令师承方式报考的,要跟师5年通过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获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后方可在省级行政区域内具有处方资格,并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个人开办中医诊所。

为什么古代中医都是以师承教育为主

中医重视医德

中医,很重视医德,把它放在第一位,医术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师傅一般是经过长期考察徒弟,确认人品没有问题,才正式传授医术的,以致有的老中医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人,宁愿自己一身的本事失传,也不愿意随便传给一些人。

中医讲究悟性

中医,讲究悟性,或者说天赋,并不是考试分数高就能学好中医,院校教育通过高考选择人才培养的标准,并不一定符合中医的思维,与西医的思维也不一样,中医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不可以用现在的所谓西方科学去评价和衡量,因为西方科学也有很多局限性。

中医思维大概总结为:意象思维、辩证思维、直觉灵感、逻辑思维、系统思维等。高明的中医都有自己选徒、教徒的方法,因材施教,有个性化的特点,与院校大批量教学有所不同。

中医短期难以学成

中医的精微程度远非西医可比,短期学有所成的难度较大。

首先,中医是治人,西医是治病,从大局观和着眼点就高上一筹,局限于治病,就容易犯头痛治头的简单思维,太机械了;中医时刻都要记着正常人的标准,最起码能吃、能喝、能睡,如果经常睡不好,肯定身体出问题了,需要好好调理了;而西医做了各种检查可能还是正常的,因为身体没长东西,倒不知身体长东西已经很晚了。又如西医的病毒感染,研究如何去杀死病毒、抑制病毒,抗生素却使病毒不断升级,马蜂窝越捅越大,癌细胞也一样,想方设法杀死癌细胞,同时把好的细胞也错杀了,搞不好还加速扩散。而中医的做法,扶持人的正气,正气强,邪不可侵。

其次,中医单单用望闻问切手段就可以治病,可以从外在窥视到内部的病变,哪里还需要一大堆的精密仪器,甚至有时还要开刀,而且副作用还很大,费用也高,谁更高明不是明摆着吗?当然对人的要求也更高,因此,院校教育的几年还不足以培养一个合格的中医,特别在实战经验上还有所欠缺。

另外,量化问题,有些人因为西医用药很量化,觉得科学,中医量化不够,不科学。只根据年龄、体重等简单的指标确定用药量,不是有点过于简单吗?中医考虑的因素多很多:病人体质、病程的长短、正气的强弱、邪气的强弱、病位的深浅、药材的质量、时间节气和地域因素、藏腑生克因素、生活习惯等,涉及的影响因素太多,能做到合理的标准量化吗?难,全凭中医的经验进行加减,经验足越合理,疗效就越好。

还有,中医是实证科学,神农尝百草,传世《神农本草经》,张仲景吸收本草、汤液、内经以及当时的经方,成书《伤寒》、《金匮》,使汉经方影响深远,每朝每代,名医辈出,医书医案林林总总,很多都是通过大量实践总结出来的,经得起检验的真理。

最后,中医体系内涵和手段丰富,针刺、艾灸、拔罐、刮痧、汤药、药丸等,能能学一技之长已经不容易,如果能够融会贯通便成为名医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