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府穴的准确位置图及作用功效 [复制链接]

1#

01

准确位置

中府穴的准确位置图

02

位置描述

中府穴归属手太阴肺经。位于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取正坐位,先取锁骨外端下方凹陷处的云门穴,在云门穴直下约1寸。

03

主治功效

胸满、气喘、扁桃体炎、咳嗽、支气管炎、肺痨、心脏病、腹胀、呕秽、皮痛面肿、肩周炎、胸肌疼痛等。

止咳平喘,清泻肺热,通经活络,通畅肺腑无阻碍。

04

穴位配伍

咳嗽配伍穴位:中府穴、肺俞穴。

配大椎穴、孔最穴治肺炎。

配太溪穴、太渊穴、足三里治肺结核。

配定喘穴、内关穴、膻中穴治支气管哮喘。

05

穴名释义

“中府穴”。“中”,与外相对,内部也。“府”,脏腑也。中府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脏腑。本穴为肺经首穴,气血物质来自由胸腹包膜包裹的各个脏器,故名“中府穴”。

06

穴位疗法

右手中间三指并拢,顺时针方向揉按中府;再用左手以同样的方式,逆日柞十方向揉按中府。每次左右各1一3分钟。

合并食指中指,两指按揉中府穴次,每天坚持,可预防哮喘、肺炎等。

用艾条温和灸中府穴5~20分钟,长期坚持,可改善体虚、中气不足等。

用气罐拔罐中府穴,留罐5~10分钟,隔天一次,可缓解治疗肺热引起的鼻炎。

从上向下刮拭中府穴3~5分钟,隔天一次,可泄热,改善体质偏热等。

①直刺中府穴0.3~0.5寸,局部酸胀;②向外斜刺中府穴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前胸及上肢放散。

注意事项:针尖不可向内斜刺,以免误入胸腔,刺伤肺脏。

07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肌筋膜、胸大肌、胸小肌。皮肤由颈丛的锁骨上神经中间支分布。皮下组织内有胸肩峰动脉的终末支穿胸肌及其筋膜至皮下组织及皮肤。胸肌筋膜覆盖于胸大、小肌,两肌之间有来自臂丛的胸前神经和胸肩峰动脉胸肌支,支配并营养此两肌。

同身寸测量法

更多人体上百个穴位,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