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诊断中医特色的刮痧诊断法 [复制链接]

1#

点击蓝字一键
  编者按:在人类长期与疾病长期的斗争中,无论是中医学还是现代医学,为疾病做出病因病性的诊断都是首当其冲的。西医用的是各种仪器为疾病做诊断。而中医则没有任何仪器,几千年来,中医就是借助对病人的望(观气色),闻(听声音),问(询问症状),切(摸脉象)这四诊的综合方式,为疾病做出诊断。


  张秀勤教授在继承和发展刮痧的研究当中,其中最大的贡献就是让刮痧不仅仅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而赋予了刮痧诊断的使命:其中包括了痧诊,也就是痧象的颜色,出痧的快慢、疏密,以及刮痧时刮痧板手下的感觉等,来为疾病做出诊断,丰富了中医中望、闻、问、切四诊中的望诊内容,刮痧中寻找阳性反应更使得四诊中的切诊有了相对简单和更加准确。


  下面摘录张秀勤教授关于刮痧诊断中的内容.


  中医刮痧的诊断内容 

刮痧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也是最能体现中医特色的诊断法,因此要了解和掌握刮痧的诊断方法,必须先了解中医诊断的思维。中医认为天人相应,宇宙大环境影响人体小环境,一旦在内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体内环境气血紊乱,脏腑功能失调则阴阳失衡,疾病乃生。中医就是从整体阴阳气血变化、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来分析各种病理变化。


  中西医有些脏腑或疾病名称相同,但是含义却不完全相同。中医的五脏属于以心为首的五个系统,每一个脏腑的功能涉及从体表到体内,从脏到腑,以及五官、五体、五液、情志等多方面。任何一个脏腑器官都是分布在某一条经脉循行线上,受到所在区域经脉的管理和调节。因此体表、形体、官窍等局部区域的各种异常征象都蕴涵着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整体信息。


  中医对疾病的诊断是分析致病因素及病理过程,中医将致病因素分为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疬气、外伤瘀血、痰饮等。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通过皮毛腠理经络传导进入人体,影响脏腑,气血津液变化,会打破人体阴阳平衡的和谐内环境,导致气血失调,阴阳失衡,出现气滞、血瘀、痰湿内停、阴虚阳亢、热*内蕴、气虚血寒等各种病理状态。


  张教授讲述中医刮痧诊断内容做最后总结时这样说道:中医诊断不是确定病变器官组织细胞形态学上的改变,不是分辨细菌、病*的种类,而是诊断导致人体阴阳失衡的内外因素,以及致病因素伤及的经脉、脏腑、体内环境气血津液的变化和寒热虚实属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