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巍巍太行之云台山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哪里看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列子.寓公移山》开篇第一句是: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阳”:山南水北谓之阳;这里的“河”指的是*河,也就是说太行山在*河以北或者说在河南的北部;太行山位于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土高原的东部界线,是*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线。确切的说,它应该叫太行山脉。“方七百里”正对应了现今常说的“八百里太行”。这一句话简洁明了的道明了太行山的位置、跨度。

《陋室铭》里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相较于中国其他的名山大川,太行山可以说是朴实无华,伴随它的是“寓公移山”的励志故事;从古至今的兵家必争、峰火不息、商队穿行的沟隘、关口以及现代“愚公们”改造家园的新传奇。太行山脉多东西向横谷,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旅通衢。古时有著名的"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延袤千里、百岭互连的太行山相互往来的八条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千峰耸立、交错山岭之间的重要*事关隘所在之地。太行山不算太高,海拔最高的小五台也才多米,位于豫北的太行山的高度更低一些,但是当进入到太行山深处,在崖底穿行,面对那些如同刀劈斧斫的直直耸立的悬崖峭壁,用折断脖子的角度尽量仰视才能看到崖顶的时候,才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为什么形容太行山要用“巍巍”二字。

云台山在东汉泛称太行山。末代皇帝刘协禅让帝位于魏王曹丕,封山阳公,死后葬于云台山南麓,后人称这里为古汉山;魏晋时期,“竹林七贤”曾在此隐居,东晋始称云台山;唐代也称覆釜山;金代称云台山;清代称小北顶;当代称云台山。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从地理位置看,它位于太行山脉的最南端,是一处以太行山岳水景为特色,以峡谷类地质地貌景观和历史文化为内涵,集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于一身的科普生态旅游景区。

云台山在远古时代乃是一片汪洋,随着世纪的流逝,地壳的变动,逐渐升起、抬高形成平原。在十几亿年前造山运动时期,地貌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燕山期,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在喜玛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下,又使山区急剧上升,河流迅速下切,形成又深又陡的峡谷。其后,地表、地下水沿裂隙对岩石进行溶蚀,再加上其它风化营力的影响,就造成如今的山、石形态,所以云台山景区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地质公园,正如李白在诗时所写的“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景区内群峡间列、峰谷交错、悬崖长墙、崖台梯叠。

复杂的地质成因

红石峡位于子房湖南,整个峡谷,由红岩绝壁构成,属于中国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崖壁通体的赤红色,故又俗称"红石峡",被誉为"中原第一景"。这里集秀、幽、雄、险于一身,泉、瀑、溪、潭于一谷,有"盆景峡谷"的美誉,正如李白在诗里所写的“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现代“愚公们”为改造家园开凿的水渠

潭瀑峡地处云台山北部略偏西,沟长米,南北走向。峡谷之中峭壁参差俏丽,峰群一字排列,峰峰直立。在曲曲弯弯的沟槽内,潆洄着一条条清淤见底的溪水。整个峡谷里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飞瀑、走泉、彩潭和山石景观,故得名:"潭瀑川"。

茱萸峰名小北顶,又名覆釜山,因其形貌似一只倒扣的大锅由而得名。海拔米,峰顶有真武大帝庙、天桥、云梯。传说王维的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隹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即于此峰有感而作。而实际上,王维这首诗是他迁居山西永济以后所作,和茱萸峰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我个人倒是认为是因为山上生长有很多茱萸树而得名。

登茱萸峰那天天气不好,能见度不高,云台山区域雾气氤氲,既然赏不到远景,那就当作一次登山之旅好了。

著名的云台山玻璃栈道就在茱萸峰凤凰岭,和茱萸峰主峰是两个山峰。我们乘上行索道上山以后才发现那是去玻璃栈道最近的路线,而前往茱萸峰主峰需要步行翻过两座山峰,路上询问景区工作人员才知道应该坐景区大巴到茱萸峰主峰的登山点,然后乘索道下山。既来之则安之,就当锻炼身体吧,我们一边慢慢往上攀登一边感叹:王维当年是怎么上来的呢?所谓“道听途说”可能就是说的我们这种情况,当我们历经千辛万苦上到山顶以后往下行时,发现我们之前所犯的错误真的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走到索道的路程比于直接下山乘坐大巴需要多两到三倍的时间,而从大巴乘坐点上主峰是一路的台阶上去后再翻过两个山头到索道站,我们的体力不足以支撑我们走过去。这正应了这句话。

峰腰有药王洞,深30米,直径10米,相传是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炼丹的地方,药王洞口有古红豆杉一株,高约20米,树干粗达三人合抱,枝繁叶茂,树龄在千年左右,是国内名木。

临水微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