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氏砭法中暑的刮痧疗法 [复制链接]

1#
中暑古称“中暍”,俗称“发痧”。盛夏季节,天气炎热,在烈日下暴晒,或高温环境下劳作,或在车船、剧院等公共场所活动,缺乏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体质虚弱及过度劳累,肌体无法耐受,使暑热之邪郁于肌肤,汗出不畅,热不外泄,出现头晕、头痛、身热、心烦、呕吐、四肢无力;重则暑热炽盛,内犯心包,出现汗闭、高热、神昏、心慌、抽搐、两眼发黑、突然昏倒。治则

刮拭督脉、足太阳、手厥阴经穴部位为主。

主刮经穴部位

脊背两侧,肘窝及腘窝

头痛加刮头维、太阳经部位。

呕吐加刮中脘经穴部位。

昏迷加刮人中、百会经穴部位。

抽搐加刮太冲、合谷经穴部位。

操作方法:

首先在背部脊柱两旁由上至下反复重刮3至5分钟,以局部青紫或出痧点为好。继重刮肘窝及腘窝各3分钟左右,太阳及人中经穴部位以手扯痧20-30次致局部紫红为度,其他加刮经穴部位均可用重刮或中等强度刮拭3分钟左右。

方义:

中暑为热邪内闭,不得宣泄,重刮主一身之表的足太阳经穴部位以宜泄内热,肘窝部的曲泽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合穴,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四穴共用称为四弯穴。重刮至出痧点,可泻营血暑热,开窍醒神,为刮痧之常用部位,可疏调局部经气而止痛;中脘穴为任脉之经穴部位,又是胃之募,是胃气结聚于腹部的地方,可和胃止呕;人中、百会均为督脉之经穴部位,位于元神之府,为醒神开窍之代表穴;太冲、合谷分别为主血之厥阴经原穴和主气之阳明经原穴,四穴合用称为开四关,为镇痉之代表部位。

(本文摘自《刮痧疗法》)

编辑:方與欢迎投稿:dszy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