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痹论》中提到了患者被风寒湿侵袭但是不痛的原因,即经络不通,营气卫气不畅,归根结底一点——正气难以到达局部。那么正气回归之后,为什么就会痛呢?关于痛的原理,一种是报警,比如被火烧灼了。另一种则是正邪交争,身体自愈的表现。对于“痛”《灵枢·周痹》写到 *帝曰:善。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对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大意是风寒湿侵袭人体停留于皮肤肌肉间,产生“沫”这个沫可以理解被污浊化的津液,黏糊糊滞留在身体里,不再起到滋润身体的作用,平时着凉吐出的痰,刮痧时从皮肤里渗出的黏浊液都类似“沫”。这也“沫”因寒气而凝聚,导致分肉分裂而疼痛,疼痛那么心神唤醒指挥气回归患处,气至后正邪交争则生热,热则痛解。个人理解痛解是正气到达的结果,热是副产品,所以外加的热如热水袋等等是没多大用的,需要“气至”的热。《内经》中提到的“痛-回神-热-解除”是人体自愈的过程,而刮痧其实是通过人为调气进而达成这一疗愈过程。通过刮痧,是气血集中在施术部位,气血聚集过来,气血聚集的表现便是发热,与局部的病灶相搏则产生痛感,“痛则神归之”,这个痛是回神的表现,即呼唤神调动气血达到这里,刮痧中大家不难发现,明显的痛感往往发生于出痧最猛烈汹涌的阶段。这个阶段是正邪交争最激烈也是最关键的时期。所以这时候既不能撤火,也不能加力让患者痛不可忍。要视板下手感和患者的接收程度,徐徐减力,但依然要守住刮痧部位,即“守气”。关于疼痛,个人观点是疼痛是刮痧得气感觉中的一部分,什么是得气的疼痛呢?它不是生疼,而是一种虽然疼但是有酸爽的感觉,或者说虽然疼,但是疼过后很舒服,希望继续刮的感觉。这种痛感是一种得气的表现,也是“神归之”的一个过程。除了痛觉之外《周痹》中还有一句话值得一提: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此内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名曰周痹。其实无关周痹,以上条文中所描述的“既不在内,也没发于外”的中间区域,是病邪常常潜伏的区域,也称伏邪,存于分肉之间,伺机便向脏腑进*。而分肉之间恰恰是刮痧的主要射程,通过刮痧透邪外出,解除隐患。所以对于许多思考刮痧能治什么病的同学来说,我的想法是——刮就是了。(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王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