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这个词在近些年很流行,无论是肥胖,还是食欲不振、身体困重等亚健康问题,一般都能和湿气重联系起来。
那么“湿气”到底是什么呢?从中医典籍中可以找到对“湿气”的描述。中医认为,“湿”为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之一,湿性重浊,其性粘滞,易伤阳气,其病缠绵难愈,被认为是“万恶之源”。简单来说,“湿气”就是我们人体内多余的废水、*素和代谢废物。
另外,湿气还有一个特点是“喜欢抱团”,它与风邪结合则为风湿,与寒邪结合则为寒湿,与热邪结合则为湿热。
如何判断有湿气?
湿气重反映了我们身体内部的一些问题,那么该如何判断体内有湿气呢?总结来看,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来判断,分别是舌头、面部、外型、精神、二便。
一看舌头。湿气重的人一般舌头胖大,舌边还有齿痕印,舌苔很厚。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通常认为体内有寒湿;如果舌苔发*发腻,通常认为体内有湿热。
二看面部。湿气重的人,脸上容易出油,尤其是额头处、口鼻周围出油明显,并且爱长痘。另外,面色还发*、发暗。
三看外型。湿气重的人,体态看起来比较虚胖,身上的肉松松垮垮。另外,一般四肢较瘦,而肚子较胖,且减肥不容易减下来。
四看精神。湿气重的人,容易浑身乏力、身体沉重、没精神,总觉得睡不醒、昏沉。
五看二便。前面说到湿邪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湿性粘滞,就感觉怎么都不爽,表现在二便上就是小便不畅,大便粘滞不爽等。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湿气重算不上什么疾病,然而它十分顽固,容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带来生活困扰。所以中医有一句话叫做: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对付湿邪我们一定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湿气重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打好这场持久战的首要问题是找到引起湿气重的原因,也就是湿气的源头来自哪里,接下来才能正确祛湿。中医认为,湿气的来源一般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如久居潮湿环境、衣着单薄等,内湿如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
01久居潮湿环境
久居潮湿环境属于“外湿”。我们如果不注意避开,或者防寒保暖,身体就会被湿邪侵袭。
我们可以煮一些有祛湿作用的药材来泡脚,如藿香、艾叶等,需注意的是泡脚时长不宜超过30分钟,水温不宜过高,以自身感觉舒适为最佳。
02衣着单薄
衣着单薄属于“外湿”。或许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类人群:一到阴天下雨,腿部或腰部,又或肩膀等部位感到尤其地疼痛。这在中医看来,多和风湿或寒湿有关。有些人“只要风度不要温度”,为了美,大冷天的时候也喜欢露肩膀、露腿、露脚踝等,这很容易感受风湿和寒湿。
解决衣着单薄导致生湿的方法是注意保暖,尤其是天冷的时候。若夏天在空调房中,可以披件外套。另外,也可以去专业的中医馆,适当做一些中医调理,如艾灸、刮痧、拔罐等,对排出湿气也有不错的效果。
03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属于“内湿”。如果人经常坐着,不运动,容易引起脾气虚弱,水湿不化,久而久之,废水和食物积存体内,就会生湿。另外,缺乏运动,气血流动缓慢,影响水液代谢的效率,废水很容易积存下来,也容易生湿。
解决办法是适当增加运动。运动方式因人而异,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慢跑、健身操等,适当出汗,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湿气。
04不良饮食习惯
不良饮食习惯属于“内湿”。著名养生家陈允斌老师在《回家吃饭的智慧》中这样写到:“食物分阴阳。营养特别丰富、滋腻的食物,特别是中医所说的“肥甘厚味”,属于阴性食物,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克化不了,就会生痰湿。比如肉类,就属于阴性食物,人体阳气不足,是克化不了它们的。”也就是说经常吃肥甘厚味的食物,体内容易生痰湿。
另外,有些人平时喜欢喝一些冷饮,或者吃一些生冷的食物,久而久之,易导致脾胃阳气受损,运化水湿能力下降,体内容易生寒湿。
解决饮食导致生湿的方法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建议体内湿气重的人,坚持每天补充酵素,同时配合多喝水,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吸收及代谢循环,祛除体内湿气,增强身体抵抗力。
维茨之秘*金裸藻益生元果蔬轻畅饮
消费者养生“悦己”愈发流行。夏天已至,露肉的季节提醒年轻的小伙伴进入新一轮的身材管理。深耕健康领域的国货品牌维茨之秘,颠覆了传统美体界“管住嘴”的理念,其新概念产品“*金裸藻益生元果蔬轻畅饮”是一款通过调节肠道的菌群改善便秘,排出垃圾和*素,从而提升肠道健康水平,来达到减少体脂的植物饮品,其“饭后祛油”的功效成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餐后调和剂。用美味健康“塑身”,难以抗拒。
如今是快节奏的社会,很多人追求快速去湿气的方法,但祛除湿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另外,最好的祛湿方法,就是减少肉食、油炸食品、卤味食物等,增加运动,让气血循环更流畅,身体的湿气自然会慢慢代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