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土味的中国时尚审美,其实是国人的记忆
TUhjnbcbe - 2023/12/31 17:14:00
白癜风问诊中心 http://m.39.net/news/a_9116879.html

老有人喜欢问,中国人时尚吗?有的人会回答:“很时尚。”因为现在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像中国人这样讲究行头、追逐潮流,放眼望去,满大街都是弄潮儿。也有的人会回答:“不时尚。”因为你到城中村的发廊里走一遭,你就会发现,中国人自己眼中的时尚,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Fashion。

中国时尚在民间。

一家宣称自己是时尚发源地的发廊,不仅一语双关将时尚的起源移花接木到自家门店,甚至还暗示了只要进了这个门,秃子也能给你洗出一片森林来。这样生财有道的揽客话术得益于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但醒目的招牌设计也是一把推手:黑底白字、PS字体库下翻选中楷体,对谁来说都够直接。要不,就是让你一秒摩登。

这里没有什么托尼和吉米,你的发型师大概会真诚地让你叫他一声阿成。红蓝白三色彩柱灯被引进中国发廊后,已经淡化了它在欧洲那套关于理发业务和放血业务的传说。现在中国人只是用它来给发廊开个光。打开发廊的价目表,PS简约理念的渗入是凡事都要简单,打折嘛就直接对半减,同一个美发项目超过4个选择就是问题超纲。

只有地道的手劲才能让你的头轻五斤、无“屑”可击。帮你洗头的人是阿成的表妹。她拥有超高的职业技能,下手的时候从来也只会先问你力气“重不重?”而不是“轻不轻?”男人或许剪个头发就能变帅,但是女人为了变美,还要再去一趟美容院。

每次我婶婶做完脸后都会向我炫耀她发亮的皮肤,她说她躺在床上的时候,觉得自己像一个公主。

只有身心愉悦、气血才能通畅,达到面色红润的效果。所以美容院还有一个与中医理疗挂钩的别名,养生馆。业务甚至囊括,减肥、排*、刮痧、走罐。不管你是进了雅丽美容院还是进了梦丽美容院,经过丽人们的改造,你便迈出了成为都市丽人的第一步。后来去的次数多了,她们就送了我婶婶一张贵宾卡。在金色和粉色之间,我婶婶还是坚持了心中那份粉粉的梦幻、拒绝成为傲娇女王。

并对我说,“有空可以一起去汗蒸。”可比起汗蒸,足疗才能真正舒缓都市丽人疲惫的灵*。脚踩高跟后五指的乏力、单肩挎包不平衡下的酸胀,都在见完穿着统一迎宾制服的服务员后烟消云散。那些制服大多是正红色,绣一点“东北花棉袄”在领口,大俗大雅、喜庆向上,还有几分民族风的意思。

或者是活泼的橙色,像棒球小妞的那种装扮,给人轻松活泼的感觉。无论是现在还是从前,每一个被溜的娃都逃不开陪妈逛街的命。总有小孩子会被他妈拽到村口的外贸服装店陪逛,因为她妈老想赶潮把自己打扮得土酷一点。看到店面黑底白字的招牌,我差点又以为他们走错了地儿回到了娴雅理发屋。

本想告诉他们不远处有一家“衣见钟情”。

被“土”化的中国时尚,是中国人的记忆胶囊。

玩笑说完。其实每当县里边边角角上的Fashion场所出现,中国时尚审美在世界范围内缺乏自我精神、不被认同的处境又显露了出来。但要说中国时尚土、没有内核,也要看人文语境,二战时期外国人还在致力时尚事业打下了奢侈品文化的根基,中国人内忧外患温饱成为问题,那个时候中国人才没有什么时尚概念。由此中国时尚长期以来和世界审美呈现出一种断壁状态,当中国经济腾飞以后,城乡之间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落差。

在那些乡县,里子朴实的中国人避不开面子功夫,他们在小本经营的行当中渴望直白夺目的空间设计又想大气包装。一是小农意识的裹挟,二是照搬思维下成就了流溢于民间的“国际时尚”,再来上财大气粗的土豪们领导起这股风气——他们知道金色就是贵气,他么认定大红就是喜庆,他们不在乎你说他们有没有审美。但只要你说他们没品味,他们就暴跳如雷。尬在中国城乡的时尚会所们,怎样都很难不呈现出一种廉价的堕落物欲。但这些看起来略显尴尬、充斥着大都会时尚的赝品感的“土味时尚”,又似乎是适合中国民间的。就像上面那家外贸服装店,也可能给你实现一套超前的时尚穿搭。

已逝摄影师MichaelWolf记录的二十年前的中国农村,一不小心,就复古了不是?中国城乡时尚也并非不成器。什么叫成器?就是有用、有烟火气。热衷于中国县城人文纪实的贾樟柯导演,就将他的镜头多次聚焦在那些老百姓低消寻快乐的场所,KTV,90年代的时候还只是小巷里的歌厅。红光笼罩下有情愫暗涌、沙发会透出刺鼻的汗味和霉味。

Disco厅,那时人们都赶趟过霹雳舞狂热,县城里的年轻人比高速发达城市里的经历了更多的焦虑与阵痛。唯有在舞池大汗淋漓狂甩头、释放四肢的时候,人们才能稍微放下夹缝中的青春和梦想。酒局,中国人有酒方有意识流。豪气的饭店要用茅台来镇场、普通的饭馆就是几瓶红星二锅头加二两花生;前者追土奢,后者是接地气。但无论在哪甚至是在KTV,只要有朋友,中国人就能把“五湖四海”给你喝起来。

这些公共场所,KTV、disco厅、桌球室、车站、发廊,真真实实地被人走进走出,人们在进进出出的过程中发展、变化,而这个社会、这个小江湖也在动荡、在巨变。这些公共场所不仅见证了人们的过去,也在多年前和多年后的跨度中记录了这个社会。当然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土地的KTV了、放着郑钧那首《赤裸裸》的迪厅也不复存在。因为中国人越来越时尚了。存在于小县城的那些土味场所,随着城市化的历程,也会渐渐消失在时代的另一端。我们真的介意它们土、介意它们格格不入吗?希望不。就像我们老说东北人不时尚,但宝石老舅的一首《野狼disco》就轻松唱出了南北两地的千里姻缘,你还得说一声这歌真潮。就是因为,它太让我们怀旧了。

其实土也只是一个阶段——我希望没人再说国人审美土。记住你现在,正亲眼见证着落脚在街头的那些中国时尚的变迁。“不知从哪一天起,总有一些东西让我激动不已。无论是天光将暗时街头拥挤的人流,还是阳光初照时小吃摊冒出的白气,都让我感到一种真实的存在。”——贾樟柯

From假装。

声明:本人与文中品牌无任何关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土味的中国时尚审美,其实是国人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