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本报记者王甜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时值初夏,又到了“养阳”的最佳时机,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齐丹介绍,夏季重养“长”、宜养心、宜避暑除湿。三伏天更是养生的好时机。“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的观点指的是在阴气伏藏时,采取抑阴扶阳的疗法,把冬病消灭在萌芽状态。”针对夏季养生的一些问题,记者邀请了齐丹进行解答——
Q:夏天中午总是犯困,该不该睡午觉呢?
A:立夏后,天黑得晚、亮得早,可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由于晚睡早起,睡眠时间较冬季缩短,建议增加午睡。而11点到13点进行午睡是最佳时间,午休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午睡利于养心,使人体精力充沛,还可以缓解疲劳,对防病养生起着关键作用。
Q:中医说的“冬病夏治”是什么原理?
A:冬季易患病的人,往往是由于自身阳气虚弱,到冬天出现阴寒内盛,进而患病。冬季易发作的哮喘、过敏性鼻炎、关节疼痛等疾病,多是因为人在冬季阳气不足。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日子,患有前述疾病的人如果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利用三伏天这段日子养阳,可以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冬病夏治”还可采用拔罐、刮痧、中药督脉熏蒸、督脉灸等治疗方法。
Q:夏季湿热,如何在饮食上注意呢?
A:中医讲求“顺时养生”,根据季节的特点养生。夏季天气酷热,人出汗较多,在饮食方面可以吃一些味苦的食物,如苦瓜、莴笋、苦菊、苦荞麦等,能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三伏天湿邪比较重,可以经常吃一些祛湿益气的食物,如冬瓜、丝瓜、荷叶、莲子,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药、红豆,能祛湿、利水、健脾。
此外,齐丹还提醒大家:解决夏季暑湿问题有食疗、刮痧和艾灸三大法宝。除了上文提过的食疗以外,刮痧、拔罐通过刺激皮肤可以达到清热、活血、通络等作用。而艾灸对除去身体湿气有很好效果,经常对足三里、丰隆这两个穴位进行艾灸能排除身体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