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筷子文化
TUhjnbcbe - 2024/5/10 17:20:00
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71112/5837776.html
当今世界处在东西方文明剧烈碰撞、交汇的大时代。西方文化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东方文化是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它们相互碰撞、渗透、交融,它们相互影响对方的同时,又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特殊性,因为它们本身文化根深蒂固。比如说就餐方式上,西方习惯于用刀叉,中国习惯于用筷子。不论食物是长的短的、方的圆的、软的硬的……一双筷子几乎统统搞定。许多欧美人看到东方人使用筷子,叹为观止,称赞这是一种艺术创造。实际上,东方各国使用筷子其源多出自中国。中国人的祖先发明筷子,确实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我国的筷子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商代。《史记》中有”纣始为象箸“的记载。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历史。远古时代,人们吃食物是用手直接抓来吃,但在有了火之后,人们开始把食物烧熟再吃,由于熟的食物比较烫手,人们就用木棍佐助,日久天长,人们就练就了用木棍佐取食物的本领,这就是使用筷子的雏形。大约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用树枝、竹片,动物骨骼等制成的筷子了。筷子最开始称为“箸”,后来又因为“箸”的谐音为“住”,而“住”又是代表一种停滞的意思。在古代那些商人们因为生怕商品卖不出去,便想到将“箸”取其反义,改称为“筷”,取其“快”的含义,商品便会很快卖出去,从此生意就会兴隆了。就这样,“筷”很快便代替了“箸”而流传了下来。筷子是成双成对出现的,一双筷子分为两根,是中国人遵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分为二,这代表着万事万物都是有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合二为一;这阴与阳的结合,也意味着一个完美的结果。筷子的显著特征是一头圆、一头方。圆的象征天,方的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方的在上,圆的在下,直接接触食物,代表“民以食为天”。筷子的整体感官是细长棍状。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使用筷子时,一根为主动,另一根为从动;主动为阳,从动为阴,此为两仪之象。手持姿势为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在筷子的使用中,除了平时夹以外,还有搅和拌。听起来两者用筷子差不多,但还是有区别的,用筷子搅比如说搅鸡蛋,拌一般在生活中就是拌菜。搅和拌有什么不同呢?搅的话一般是做圆周运动,而拌是要把拌的菜和调料拌匀,这个过程是把菜从下往上掀翻的过程。再有筷子的用法就是截。这个动作主要用于吃面条的时候,如果要给别人分面条,面条总是总是找不到头,就需要用筷子把面条截断,用筷子的中间方形的地方夹住面条稍微一使劲面条就很轻易分成两份。还有一种就是刮,所用的也是筷子方形的地方,这个地方有棱,刮一些蔬菜的皮就是用筷子筷子刮。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家里煮莲藕,煮完刮皮都是一人拿一根筷子,非常方便。除此之外,筷子该具有刮痧功能,用筷子还能练字微笑,我们知道空姐斗士嘴刁着一根筷子联系的使用筷子有很多讲究的,要做到不能拿着筷子犹豫不决夹哪类菜,不能用筷子在玩盘里翻找,不能在夹汤汁多的菜肴时用筷子拉抖掉汤汁,不要把筷子竖插在食物上面,不能在就餐时用筷子击打餐具;不能拿筷子指别人,也不能把筷子乱七八糟的放置。不能把筷子含在嘴里玩弄。经常使用筷子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促进大脑协调发育。两根筷子在手指间的活动,达到将食物夹起的效果,然后吃到嘴里去。它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实际上我们用筷子吃饭能让手指更灵活。而手指的活动听命于大脑的指挥,因此大脑也相应得到锻炼。李政道论证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种族时说:“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极其高明的了。”中华文化是有些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优秀的民族。而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具体事物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1
查看完整版本: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筷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