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车祥晴
素材/郑婉校对/陈嘉宜
小编/张东宇
素材来源:节选自《求医不如求己》
作者/中里巴人
刮痧最适合治皮肤、肌肉和关节的病
痧不是医者刮出来的,而是患者自己的气血所到之处而推出来的。正确的刮痧是无痛的,就像抓痒一样,感觉很舒服,出痧也很顺畅。
若患者感觉刮的地方很痛,心里烦躁抵触,那刮的地方肯定不对,白白地耗费气血,而且出痧也不多。
提起刮痧,人们通常会想起乡间的老婆婆拿着铜钱、汤匙,在人们的后背前胸刮出一道道红红紫紫的血印,以治疗中暑发烧、呕吐等症,有时疗效还颇为显著。一般人认为刮痧可以祛火、排*、美容,所以美容院、洗浴健身中心都设立了这个项目。
在西医看来,刮痧无异于损伤肌肤血管,是愚昧无知的自残行为。而正统的中医呢,也因其工具简陋、操作简单好像有失医者的身份而不屑一顾。而刮痧疗法实在是中医疗法之鼻祖、针灸之先驱。中医弃之,岂不是数典忘祖?
中医治疗六法分别是:砭、针、灸、药、按跷、导引。砭为第一法,可见其地位的重要、应用之频繁。砭法又分为刮痧、揪痧、吮痧和刺络法。
我们以吮痧为例讲解一下。望文生义,“吮”就是吸吮,用嘴嘬的意思,主要用于婴儿的治疗,由医者根据病情的不同,指导孩子的母亲在幼儿身体的相应穴位上进行吸吮,嘬出紫红痧,患儿病情即时就可得到减轻。治疗就像母亲平时对孩子的爱抚,孩子们都以为是母亲与自己嘻戏、亲吻自己,没有丝毫痛感且心情愉悦。这种治法难道不是医疗的最高境界吗?可现代中医对此竟茫然无知,且还轻视遗弃,岂不可惜?
刮痧虽然手法简单,但医理复杂,对经络走向、脏腑虚实不熟悉的人,很难正确地把握与使用。如果认为此种疗法有益无损则更是贻害不浅。请记住:刮痧是否出痧,不在于你刮的力度是否够大,而是在于患者的气血是否够足。痧不是医者刮出来的,而是患者自己的气血所到之处而推出来的。正确的刮痧是无痛的,就像抓痒一样,感觉很舒服,出痧也很顺畅。若患者感觉刮的地方很痛,心里烦躁抵触,那刮的地方肯定不对,白白地耗费气血,而且出痧也不多。
刮痧最适合皮肤、肌肉和关节的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等,疗效立竿见影,远胜于药物和针灸疗法。而对于脏腑病使用刮痧就有些力不从心、鞭长莫及了。
中医的六大治疗方法各有各的优势,各有治疗的领地:脏腑的病多用药,经络穴位的问题多用针灸,浅表皮肤的病多用刮……生活中,许多疾病的病因非常复杂,一种疾病,其脏腑、经络、表皮都可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这就需要多种方法一起配合治疗,各自发挥在治疗上的优势,才能做到法到病除,而不是单纯依靠其中某一个法来解决。例如,皮肤浅表的疾病若用药物来治疗,药物要先入脏,然后到经络,再到肌肉,最后才到皮肤,绕了一大圈,药的力量就好比强弩之末,所剩无几了,治疗的效果还不如用刮痧立竿见影来得快。
可叹的是现在的中医,用药的不用针,针灸的不懂药,至于刮痧和按跷导引更少人精通。更有甚者,将刮痧这门纯中医的东西归结到旁门左道、民间疗法。中医技法变得支离破碎,对疾病的治疗都受限于单一的技法,难怪疗效要大打折扣了。
其实,我在这里不是要给刮痧正名,而是要唤醒同道们找回被随意丢弃的中医至宝,以重振岐*大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疾病,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于我们常与之打交道,陌生在于对于疾病的发生,治疗的认识并不知道怎么做。求医不如求己,普及医学常识,人人都可能成为医生!
特此,国医战队将与大家共读十本书,与大家一起了解基本的医学知识,相信爱学习的你看完之后,会明白医学的魅力,远离亚健康!
:一年共读十本医书
生命无常,可怕的病魔夺去了亲人的生命,一张亲切的脸庞在记忆中定格,突发事件导致年轻的生命嘎然而止。信息爆炸时代百度一下真的会死人,求医不如求己,一起来学习医学科普知识吧!保护亲人,保护自己,健康大于一切,快参加与万万人一起一年共读十本医学书!
本号自定义菜单中点:报名共读。
惜生命,重养生,防患于未然。广邀天下友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让我们共同期待,天下无疾!
↓点击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