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拔罐艾灸刮痧,三伏天哪种去湿效果更好
TUhjnbcbe - 2021/1/31 8:17:00

中医养生,

都是靠调动气血、疏通经络

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

艾灸、刮痧、拔罐

都是中医外治法的精髓所在,

它们的最终目的一样,

但在操作过程略有不同。

那么,哪一种祛湿效果最好呢?

艾条熏一熏、刮个痧、拔个罐真的就那么简单吗?君不见,日前新闻报道一大叔连续拔罐月余,贫血入院吗?更有人艾灸后浑身乏力,侧夜难眠。今天传艾艾灸为大家揭开艾灸、拔罐、刮痧的神秘面纱,相信一定能帮到您!

拔罐

拔罐是中医中药的外治法之一,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淤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拔罐并非适合所有人,拔罐过程中会让阳气有所流失,只适用于气滞血瘀、湿热体质的人,能起到疏通经络作用。

划重点了:

?拔罐对于气血虚弱的人不适用,这类人容易没精神、倦怠,拔火罐“泄气”不适用;此外老人、儿童、衰弱的病人也不适合盲目使用。

?拔罐的特长是对付“外邪”、“瘀阻”,湿气太重、气血不畅的人,拔罐可以起到清理疏通的作用。阳虚、气虚的人不适合,拔罐耗气血,这类人会越拔越虚。

拔罐注意事项

1、拔罐后不能马上洗澡。2、拔罐前后不要喝酒。3、拔罐后避免剧烈运动。4、拔罐后要注意保暖,以免寒气进入体内,加重病情。5、不能在一个地方每天拔罐,上次罐印差不多消失后再进行第二次拔罐。

6、拔罐不应过于频繁,时间也不宜过久。

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及皮肤损伤者、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孕妇、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刮痧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中医认为,刮痧可以舒缓人体长期劳累造成的酸痛,缓解疲劳,调整经脉流转、顺气活血,促进新陈代谢,排除体内*素。

划重点了:

刮痧的实质就是泻掉实邪之气,但刮痧必须刮在淤堵的地方,才可以泻去多余的淤积气血,促进经络通畅;若刮在经脉空虚的地方,只会让该处更加虚弱。身体虚弱的人根本出不了痧。

刮痧注意事项

1、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防止风寒直接进入体内。

2、刮痧时间应在30分钟内,所需治疗穴位较多时,可以分次刮痧。3、体质虚弱者禁用泻刮法,空腹、过度疲劳后不宜刮痧。4、刮痧后饮水1杯,可以加快代谢产物排出,忌食生冷食物,刮痧后3小时即可用热水洗浴。

刮痧是给邪以出路,身体虚弱、老人、儿童或正气不足者,仅凭借刮的力量是无法把邪推出,还容易适得其反。

对于某些有血液疾病,心脏、肝脏功能有问题的人,刮痧应极力避免,以免对身体造成更大伤害。

艾灸

艾灸本身具有培补人体阳气,生血活血,祛湿扶阳,活血化瘀的的作用!

艾叶燃烧后可使热气内注,把深伏在体内的寒邪驱逐体外,使人体阳气充沛,达到温通经络、补肾固元作用。

划重点了:

艾灸温补是共识,温能散寒,补能疗虚,治疗寒证、虚证或虚寒证;实证或阴虚内热证,应禁灸。

艾灸注意事项

1、晚上慎重艾灸:最迟要在23点前完成。子时是人体阴气最盛,人体经气”合阴“的时候,这时睡觉最利于”养阴“。而艾灸生发阳气,此时还灸影响睡眠、养阴。

2、儿童、体弱、功能减退患者灸量一定要小,慢慢增加艾灸时间;腰背、肩股皮厚肉多、沉寒痼冷,阳气欲脱可大灸;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多筋、风寒感冒、痈疽痹痛灸量需小。

3、艾灸时间上午>下午>晚上,治疗急性或突发病可天天灸;调理体质或治慢性病,一周3次即可。

4、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即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

人体元阳之气与生俱来,损耗了不能再生,只能补充,而药性和热性都是强大的外援,艾灸不仅调动人体自身力量,还借用艾草的药性和灸火的热性来补阳益气。

艾灸、拔罐、刮痧区别

1.拔罐、刮痧以“泄”为主,对于上火的实证、各种淤症有很好效果。拔罐、刮痧在泄邪气同时,本身的元气也会相应泄掉部分;艾灸具有培补人体阳气,生血活血的作用,以温补元阳、行气活血为主。艾灸具有其他疗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三者都对去湿有效果,艾灸比较温和,对慢性病和体弱的人群更适合;刮痧和拔罐对急病的效果更好,且患者承受能力要强,平时体质较好的人用这两种方法更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拔罐艾灸刮痧,三伏天哪种去湿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