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为了避免出汗,各显其招,
其实,花尽心思让自己不出汗是错的,
平时出汗少,*素排不净、免疫力下降,
感冒、关节炎、失眠就会找上你,
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也是成倍涨……
01
出汗的好处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方式,正常的出汗有利于身体健康。在中医看来,适当出汗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湿邪和热*,人也变得精神抖擞。
1.排出*素,提高免疫力
主动出汗能加快人体的体液循环和代谢过程,将体内堆积的乳酸、尿素、氨等*素排出,保障鼻子、皮肤、肺脏、大肠这一系统畅通,还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肾脏的代谢负担,提高免疫力。
2.护肤美容
汗液是最好的天然美容液。正常人皮肤表面汗液与皮脂腺分泌到体表的油脂会形成一层乳化膜,防止了体表水份的丢失,从而使皮肤显得光滑润泽。
3.促进消化,起到减肥作用
出汗促进消化,增强睡眠质量。中医强调劳逸有度,过劳会伤元气,过逸会导致气血运行缓慢,不出汗、气血运行慢了会影响消化。当人体运动并达到一定强度时,脂肪便会燃烧转化成热量,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4.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由于血管内径变窄、变硬,单位血流量受到限制而出现的一种现象,运动出汗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壁弹性,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02
如何正确出汗?
01.汗蒸
很多人喜欢去蒸房养生,洗浴完,蒸房蒸一会儿,出了一身汗,很是痛快淋漓!
可是,这种方法真的靠谱吗?
中医有个说法,叫“动汗为贵”,意思是运动过程中出汗,这是最珍贵的,对健康是有帮助的。而蒸出来的汗,则是依靠高温强行将身体的体液蒸腾出来,最终反而是伤阴血的!
02.做运动
所以,蒸房还是少去为妙,想健康,去跑步吧!跑到微汗,养生效果就达到了。最好选择清晨阳光微醺时,在室外进行跑步锻炼,跑步前做好拉伸、准备运动。
03.艾灸
如果没有时间跑步,想偷个懒,有一个可以和“动汗”相媲美的方法,那就是艾灸出汗。
艾灸可以扩张周围血管、疏通经络、改善人体血液循环、加强代谢、促进*素和寒湿的排除。
03
在家怎么做艾灸?
直接灸方法: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做法:在需要艾灸的皮肤涂凡士林,将麦粒大小的艾炷放置施灸,至略感灼痛即移去或按灭艾炷,灸3~7壮,以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为度。
适应症: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晕、慢性腹泻、风寒湿痹和皮肤疣等。
注意:灸疮化脓期间局部注意清洁,避免感染。
间接灸方法:在皮肤上加垫药物后再放艾炷施灸。
做法:将新鲜的生姜或蒜片切成直径2~3cm,厚度0.2~0.3cm的薄片,用针在中间刺数孔便于热力传导,把姜片置于腧穴上,再在上面放置蚕豆大或*豆大的艾炷,点燃施灸至感到灼热时,换炷再灸一般可灸5~10壮,至皮肤潮红湿润为度。
功效:外感风寒和脾胃虚寒的呕吐、胃脘痛、腹痛、泄泻以及风湿痹痛等病症。
悬灸方法:悬灸是将艾条悬于腧穴皮肤上方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艾条点燃端不接触皮肤。
做法: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施灸,距离皮肤约2~3厘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约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功效:一切虚寒证、肾虚腰痛、胃痛、虚寒性痛经、纠正胎位、崩漏和保健灸等。
04
哪些人要做艾灸?
(1)湿气重,寒气大
艾灸后出的汗也分两种,有些人艾灸后排出的汗是黏黏的,这种人湿气比较重,而有些人出的汗液就像水汽,或者摸起来是凉凉的,这种情况一般都说明寒气大,所以寒气大、比较害怕冷的人建议做艾灸以驱散体内寒气。
(2)经脉不通,气血运行弱
如果潮红中夹杂着浅白色、红色的斑点,说明经脉不通,气血运行比较弱。可以加强此部位经络的疏通,每次做艾灸前用刮痧板疏通相对应的经络,然后再进行艾灸,直到白点消失,温热感不断增加。潮红的症状就会逐渐减轻。
如果用灸盒或者灸筒艾灸穴位,皮肤潮红会伴有水气,摸起来感觉非常湿润,说明艾灸的量够了。一般艾灸后潮红与汗出会同时出现。
05
大汗后身体不适的预防方法
首先,要尽量避免灸量过大、盖得太多;
其次,配穴的时候,不要总是灸身体的上半部分,要尽量配合太溪、足三里、涌泉等下焦、滋阴的穴位;
再次,一定要配合补血、健脾的食物,比如说山药、小米、红枣等补气养血的食物,防止身体太过虚弱;
最后,在用艾灸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出汗比较多,除了在方法上进行调整以外,一定要注意神的收摄。最好宁心静气,这样人体消耗的能量不会太大。
中医讲“血汗同源”,汗液是人体最宝贵的精华所转化的。古代人比武,输赢的标准是先出汗的那个人就输了。出汗过多,人体容易造成津液亏损。
特别是年龄大且伴有阴虚严重的人,就更容易出汗,所以在艾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期推荐#
#孩子瘦小不长个,恐怕是这方面的原因……
#宝宝有痰咳不出,怎么办?教你几招,轻松排出痰液
#“体检查出乳腺结节...我是不是摊上大事了?”
#疼痛达到9~10分!专家提醒,严重的痛经可能是因为这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