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看内经学刮痧砭治诸痹开卷有益
TUhjnbcbe - 2022/6/28 16:52:00
北京扁平疣专业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404/8813030.html
《*帝内经》是一本讲道的书,而刮痧是门技术,如何能从《内经》中获取对刮痧的指导呢?今天的开卷有益我们就来学习医理,指导刮痧,今天我们来看一篇《素问·痹论》。刮痧“以通为治”是大原则,尤其善治痹症。什么是痹症呢?《内经》讲“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总之,风寒湿入侵人体,淤堵经络脏腑变成了痹症。“行痹”指全身游走性疼痛,“痛痹”则是寒气重的表现,“着痹”指的是湿气伤人后浑身的沉重酸困感。对于痹症,《伤寒杂病论》中有对应的方药,但其中常有大辛大热的*药,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刮痧可以疏通皮、腠、经、络,导引正气消散风寒湿痹,可谓不二法门,刮痧部位原则上是就近刮患处。比如偏头疼直接挂患处往往立竿见影,很多人的腰背沉重,《金匮要略》称为“肾着”,通过直接刮腰区和骶骨,效果不逊汤药。所以常见的头痛头蒙、腰沉、背痛、腿酸沉、关节痛、肌肉酸困等症状多因痹症在表,通过局部刮痧即可解除。痹症不仅在表,结合天之气,可以进入筋脉肉皮骨各层,久久不去,则会进入脏腑形成脏腑之痹(确切说是脏痹),比如很多现代医学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在中医看来是胸痹,痹在心包,除此之外,咽干、打嗝、易恐惧、睡觉易惊吓、肿胀、四肢懈怠、少腹疼痛等症状都有可能是内有痹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素问·痹论》。除了五脏,痹更常停留于六腑,病因也十分值得注意:“风寒湿中其腧(各脏腑对应的腧穴),而饮食应之”——《素问·痹论》外感风寒湿,同时又大量吃寒湿的食物,这一通内服外敷之后,便容易产生脏腑之痹(一般六腑先痹)。若是用药,脏腑辨证需要慎之又慎,而对于刮痧,我们只需要针对《内经》中提到的腧穴(如肝腧、肺腧等)结合脏腑投影位置刮痧治疗。当然位置只是定位,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手法,保证我们的力道可以透皮入骨,进入深层,高质量持续的施术,才可以将患处“刮透”,调气透邪外出,也是疗效的关键。从症状分析,一般寒重的人容易更痛,久病邪气入络之后,局部会丧失知觉:“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另外,在刮痧过程中,相信不少同学都有过一种对方皮肤“滑溜溜”的感觉,无处着力,就像挂在鱼皮上一样,这属于《内经》里提到的“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盛,故汗出而濡也。”这里的濡就是相濡以沫的濡,润滑湿滑的意思。可见当刮出这种感觉时,说明被刮的人湿气较重。虽然《内经》没有具体讲刮痧,但是却把大道讲清了,剩下的就需要我们触类旁通,弄清其中原理之后举一反三了。(待续)王星辰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内经学刮痧砭治诸痹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