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利用拔罐、刮痧、艾灸等方式,去放松身心,疗养身体。尤其是夏天,天气比较炎热,在户外工作的人,很容易会中暑,甚至会有全身无力的现象。这时候通过刮痧可以缓解身体的不适症状,很多人认为刮痧一定要刮出大红大紫的颜色,才是好的,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在刮痧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刮痧需要注意的细节有哪些?
出痧并不是越多越好
刮痧,就是用刮痧板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物品,通过在身体表面反复的刮动、摩擦,让局部的皮肤有充血的感觉,进而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一些人认为,刮痧的时候出痧越多越好,说明体内的一些不好的物质被刮了出来,但是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出痧的多少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就像是有血瘀现象的人,出痧就会比较多,体内有热症的人,出痧也会多;而体内比较虚寒的人就会出痧比较少。对于一些经常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就不太容易会出痧;肥胖的人,以及肌肉比较丰满的人,也不容易出痧;室内温度如果比较低的情况下,出痧也比较少。所以说,出痧的多少和很多因素有关,并不是用力就能够出痧的,太用力,反而会容易给皮肤造成损伤。
刮痧时间不要太长
当大家去刮痧的时候,往床上一躺,也就随便技师到底刮多长的时间了。但是刮痧的效果,和刮痧的时间也有很大的关系。养生专家建议,在刮痧的时候,每个部位刮15次到30次之间,一般刮三到五分钟,局部的保健一般在半小时左右,而全身整体的刮痧则应该在四十分钟到五十分钟之间。在刮痧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来回的刮动,而是应该从上往下的,由内向外的刮动方向,单方向刮动,而不是重复来回刮动。
很多人会发现,刮痧之后皮肤会有略微的疼痛,皮肤比较敏感的人,疼痛感觉就更加的明显。在刮痧之后,皮肤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损伤,所以刮痧过一次之后,最好再等待五到七天左右的时间,再进行第二次刮痧。
刮痧并不适用于所有感冒
很多人喜欢在感冒之后去刮痧,将身体中的寒气刮出,从而恢复健康的身体。刮痧虽然有治疗感冒的功效,但是也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有一位阿姨,因为天气比较炎热,晚上开着空调入睡,早上醒来之后就觉得头痛、鼻塞,之后还出现了全身无力、颈背酸痛的感觉,这时候她去刮了一次痧,不适的症状就消失了。但是同样感冒的一位大爷,刮痧后身体越来越差,脸色也越来越白。为什么会有这两种不同的现象?
专家表示,感冒刮痧,效果非常的显著。但是感冒如果是以发热为主,那么就不要单一的进行刮痧,而是应该配合药物。并且不要头痛刮头,脚痛就刮脚。在刮头之前,首先要排除头部没有疾病,还是应该了解清楚之后再进行刮痧。
总而言之,刮痧的这三个误区,大家一定要牢记。在刮痧之后,不要吹空调或者是对着刮痧部位吹风扇;在刮痧之后不要立马洗澡,尤其是冷水澡;刮痧之后,不要重复的在同一个部位进行刮痧,应该间隔三天到六天左右;刮痧之后,可以喝一杯温开水,休息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再走动,能够有助于精神的恢复。合理健康的刮痧,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