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盛夏,25岁的年轻女孩小盈下班回家感觉到身体不适,同住室友认为她体内湿气太重,找来梳子和勺子为其刮痧。但由于该室友操作不当用力过猛,刮完没多久,背部大面积出血的小盈突然头晕呕吐不止,医院进行抢救。
隔天,小盈就被下达了病危通知书,转入重症监护室。经医生诊断,小盈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引发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并且不排除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
谁曾想,一次看似简单的刮痧,竟让这位年轻的女孩险些丧命。
类似刮痧导致的疼痛疾病案例屡见不鲜,而引起这些悲剧的原因主要还是人们对刮痧操作错误不当而致。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刮痧保健常识。
一,选择正确的刮痧器具,正统的刮痧板,多以椭圆或弯月形状,表面必须光滑平整。市场面上大多以牛角、玉石和砭石为主,其中牛角材质的刮痧板是理想的首选。切勿使用金属勺子或者铜钱,在刮痧过程中容易伤及皮肤。
二,刮痧前的准备工作,消*——防止皮肤感染。刮痧器具应该事先进行消*措施,可用0.5%的碘伏或者75%的医用酒精进行擦拭消*,陶瓷、玉石等刮拭器具,也可以进行高温煮沸消*。
刮痧润滑剂的选择,身体刮拭适合油剂,面部刮痧适合乳剂,它们可以有效保护皮肤,提高疗效。但是酒精之类的刺激性和穿透性很强,不建议使用。
三,正确的刮痧手法。手持刮板与刮拭部位皮肤呈45度角,顺着动脉血液循环的方向,利用腕力和臂力进行刮拭,力度均匀适中。总体而言,由上至下,由内往外,单方向刮拭。
刮痧部位同样讲究顺序,先头面,后手足,后腰背,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脚。每个部位一般刮20次左右,以3~5分钟为宜,全身整体刮痧宜在40~50分钟之间。此外,刮痧会造成皮肤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痧后必须等一周后,再进行第二次刮痧。
特别注意,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很难康复。此外,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禁用刮痧,这类人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的可能,部位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同样禁止刮痧,否则会导致创口的感染和扩散。
四,刮痧对应有用缓解的相关病症,比如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痉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但对于有些患者,比如白血病、糖尿病、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全身浮肿或者骨折病患,孕妇等等,刮痧非但无法起到治疗作用,极有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负面影响。
盛夏当中,刮痧人群逐渐增多,希望大家能够地正确掌握这些刮痧必要常识,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