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刮痧究竟有没有治病的作用刮痧有什么讲究的
TUhjnbcbe - 2022/11/3 21:03:00

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刮痧是中国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很多人在家里有头疼脑热的时候也会给自己刮痧,但是往往有另外的声音质疑这样的做法,他们认为刮痧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而大力的刮痧反而会引起皮下出血引发炎症反应,也没有给身体排*的作用。那么刮痧究竟有没有作用呢?你又是否真的了解刮痧?

所谓“刮痧”,就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比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人体体表一定部位的皮肤上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痧斑或者痧痕,从而达到疏通腠理、调畅气血、逐邪外出目的的一种技术。它广泛适用于临床上的各种疾病,还可以治疗夏季的急性疾病,比如说中暑等,同时还具有保健美容的功效。这种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但在确切的书上没有记载。在西医上刮痧是对神经丛和血管丛二者兼顾,对浅表层的“神经血管单元”进行综合刺激,以解决由于局部机体受到外界刺激(冷气,湿气)后,产生的神经兴奋度过低或微血管痉挛收缩产生的种种症状。

如此说来,刮痧并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刮痧是利用刮痧板将堵塞在血管壁上面的淤血清除到血管之外,然后利用新陈代谢,将身体的废物通过血液循环排出体外,从而让身体的循环保持一种良性的状态,并且正确的刮痧在清除血管堵塞的同时,并不会损坏血管壁的弹性和大小。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并且对疾病效果显著,那么刮痧是不是就百利无一害呢?

其实人们对刮痧有几个常见误区。第一,很多人以为刮痧越疼,刮的力度越大,皮肤黑紫的程度越深是越好的,其实不然。刮痧的目的并不是刮破皮肤,刮痧时选取合适的角度和力度用力均匀地刮拭直到皮下出现红色或者紫色的痧斑痧点即可。第二,不管什么疾病,都用同样的手法去刮痧,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其实应该辨证施治,补虚泻实。对于正常人保健,应该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对于年老、体弱、久病者,应该用补法,即刮痧的速度慢,刺激时间长;对于体壮、新病、急病者,应该用泻法,即刮拭力度大,速度快,刺激时间短。不同的疾病辩证看待,这样才能达到疾病治愈的效果。

刮痧还有禁忌证: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和妇女的乳头禁刮。2.心、肾、肝病患者、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因为这样会加重肝肾的负担,让病情加重。小儿囟门未合,头部也禁用刮痧。3.血液病慎刮,因为这样刮痧产生的皮下出血不易被身体吸收。4.体形过于消瘦、皮肤病变处、出血倾向者、女性月经期和过饥过饱者均不宜用刮痧。

刮痧是刺激疗法,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加重病情或者引起其他不适,所医院刮痧。那么刮痧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首先,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应该立即停刮,让病人平卧休息片刻,喝点温水,如果没有缓解需要通知医生对症处理。其次,刮痧后应该保持情绪稳定,饮食清淡,忌食生冷油腻的食物,30分钟内忌冷水浴。最后,刮痧时刮具与皮肤之间保持45°-90°,一般每分钟刮次,对于不出痧或者出痧少的,不可强求出痧。刮痧后皮肤可能出现轻度疼痛、发痒,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不要搔抓皮肤。

总的来说,刮痧对于治疗某些疾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还可以作为保健手段来调节经气,解除疲劳,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力。

1
查看完整版本: 刮痧究竟有没有治病的作用刮痧有什么讲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