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之王》由叫兽易小星(《万万没想到》)执导,乔杉(《缝纫机乐队》)、彭昱畅(《大象席地而坐》)领衔主演。影片主要讲述了嚣张跋扈的富二代肖翔在一次跳伞过程中发生意外,导致失忆;而此前与他有矛盾的搓澡工周东海因为穷困潦倒无路可走,从而哄骗肖翔来给他打工,并且冒充成他的哥哥;与此同时,小镇上的澡堂也进入了收购计划,收购者正是肖翔的企业……在这对假兄弟的短暂生活中,发生了一段令人捧腹大笑的故事,同时,
两人也在心底开始真正地了解对方、关心对方……可以说,《沐浴之王》找到了两个很合适的演员,在选角方面的成功几乎是教科书般的——此前在《大象席地而坐》、《快把我哥带走》等影片中大放异彩的彭昱畅饰演嚣张、无法自理的富二代肖翔;而“有一只脚永远留在了澡堂”的乔杉则“本色”出演了憨厚幽默、深藏不露的搓澡工周东海,后者赋予这部电影的亮点甚至远远超越了前者,或者换一句话说:假如《沐浴之王》的评分有7分,3分这次都要给乔杉。
(《沐浴之王》称得上一部合格的喜剧电影)
从故事的角度切入《沐浴之王》,叫兽这一次进步的不是一点半点,而是发生了质变。还记得《万万没想到》大电影有多尬吗?只能说当时的叫兽分不清喜剧与动画的区别,后者可以无节制的违背客观世界的所有规律,从而制造笑点,而喜剧是有底线的。此次在《沐浴之王》中,尽管叫兽还是有很多缺乏逻辑的情节点,比如“跳伞失忆”就很难使人信服,但是相较于此前毫无底线的“造梗”已经是天壤之别了。最使人眼前一亮的是:叫兽此次还设计了影片的故事线索——比如收购澡堂、沐浴大赛……这些线索让整个故事更加完整且经得住推敲,《沐浴之王》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一部还算合格的喜剧电影。
(乔杉已经从一个小品演员蜕变成一个很好的喜剧演员)
熟悉叫兽喜剧风格的观众很清楚:他制造包袱的关键就是制造巧合,巧合之外再去寻找一些生活中很平常化的幽默,而后者恰恰是《沐浴之王》最有趣的地方。从巧合说起,我们无法否认大部分故事发生的前提就是巧合,即便是世界上最好的喜剧片也需要用巧合去展开情节,但合理的巧合是推动故事展开的发动机,过度夸张、缺乏逻辑的巧合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造梗”了,叫兽在《沐浴之王》里并没有完全取缔掉这些梗,比如肖翔刚刚进入周家时妹妹的反应、比如后来得到亲子鉴定结果的桥段……这些都让人重新联想起他的《万万没想到》,
并不是说这些笑点不好,可是它一定是不高级的;而片中则还有一些类似于“我就是那个拍视频的”这种包袱,很生活化却又令人意想不到,这就是《沐浴之王》作为一部喜剧电影高级的地方。影片还有一个天然的喜剧元素存在——那就是乔杉饰演的周东海,这位土生土长的“搓澡人”无论是在表演还是台词上,都使得原本平庸的笑点变得鲜活起来,假如坐在影院那样一个氛围里,即便是笑点再高的人也会忍不住笑几声,不得不说:乔杉已经从一个小品演员蜕变成了很好的喜剧演员。
(《沐浴之王》和《食神》最后都以比赛为高潮点收场)
如果熟悉周星驰早期作品的观众,在观看《沐浴之王》时很容易联想到那部《食神》,两部影片在叙事的方式与模式上、故事的设计上都有着出奇的相似。这当然是《沐浴之王》对后者的一次模仿与致敬,因为它宣扬的是“沐浴文化”,而后者则是“饮食文化”,二者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中源远流长的文化习惯;其实模仿并不可怕,尤其是在很长一段时间观众都没有再看到过经典香港喜剧的模式,意外产生、巧合发生、感情促生、感情破裂,最终通过一个情节高潮将故事送向大团圆结局,这种模式无疑很适合喜剧片,而在香港喜剧销声匿迹多时的今天,这盘“冷饭”至少被它炒热炒香了,并且让普通观众去看,很难发现这是一盆冷饭。
(叫兽这次将沐浴文化和家文化融化的很不错)
同时,叫兽此次赋予了《沐浴之王》两个很经得住琢磨的内核——一个是沐浴文化,一个则是家人之间的感情。沐浴文化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里藏得最隐蔽的一个,洗澡、搓澡几乎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搓澡”已经存在几千年了,沐浴也是中国人养生之道的重要一环,我们熟悉的拔罐、刮痧等都是沐浴养生的分支;所以,叫兽此次选取的这个题材本身就很新颖,同时也“独具匠心”。另外一个方面,则是叫兽这种“直男导演”给予影片两位主角的感情线,影片结尾,这种情感从“兄弟情”升华成了“亲情”,《沐浴之王》作为一部“澡堂喜剧”也瞬间温暖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