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三伏,阳气旺盛。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就要来了,“小暑过,每日热三分”,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即“三伏天”,而今年的三伏长达40天。
伏日作为节日约始于秦朝,当时称“伏腊节”,是一种庆祝夏粮丰收的农庆活动,东汉《汉旧仪》中提到“汉魏伏日有酒食之会”,伏日的饮食成为了一门丰富多彩的学问。
三伏天气候炎热,饮食应以“多酸多甘、补气去火”为原则,可选用一些消暑粥来滋补身体,补气清暑、调理脾胃,如薏米赤小豆粥、绿豆百合粥、冬瓜莲子粥、荷叶绿豆粥等。
多吃具有祛火作用的新鲜蔬果,如苦瓜、西红柿等,慎食辛辣刺激、肥甘油腻食物,少喝冷饮。夏季注意补水,不能等到感觉口渴之后才喝水,每天至少喝毫升水。
饮食上可吃些红枣、红豆、樱桃等红色食物,起到养心、温阳、助眠的功效。
注意冷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诱发感冒。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生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防止“情绪中暑”危害身心健康。
三伏天闷热潮湿,人体很容易被湿邪侵袭。平时可以多按摩足三里、承山穴,还可以选择背部拔罐及背脊两侧刮痧,都可以起到祛除湿邪、调和营卫之功效。
另外,睡前用热水泡脚,有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等作用,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漫长的三伏天,你或许会因汗流浃背而感到不适,或因为聒噪蝉鸣而感觉烦闷,这时不妨看看窗外郁郁葱葱的树木,从青翠到墨绿,时光的流逝让他们成熟,高温的磨砺让他们坚韧,我们也一样。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完
推荐阅读
白露
草木染露,又经一秋
礼
敦厚温婉的宋瓷之美
礼
中国古代文人笔下的“秋天的花园”:此花开尽更无花
礼
愿守一方小院,盛满此生清欢
礼
深秋残荷之美,如诗如画
礼
秋去冬来万物休,唯有柿树挂灯笼
礼
装满庭院故事的水缸
礼
人闲桂花落,满是金粟香